中国最大“氯化镁”生产基地·青海省格尔木市察尔汗盐湖欢迎您!      全国统一销售热线:400·887·6363
 扫一扫 手机站
全部产品分类
 资讯中心
    
中国最大钾肥基地的炼成
来源:青海镁业 | 作者:pmoa809fde2 | 发布时间: 2019-12-24 | 3369 次浏览 | 分享到:

  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稳步实施,有效缓解我国广袤土地长期缺钾的问题,进一步平衡农业生产过程中氮、磷、钾等基本化学元素的比例,国家把青海100万吨钾肥项目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首批十大重要工程之一,并于2000年5月在浩瀚的察尔汗盐湖开工建设。经过39个月的顽强拼搏,2003年10月建成并投入试运行。乘着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青海盐湖工业股份公司继续挖掘和优化完善钾肥生产的工艺流程与设备选型,在扩大钾肥实际产能、提升产品质量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近二十年来,钾肥产能不断攀升,由当初的不到20万吨达到了2019年的近500万吨!自2000年以来,盐湖累计生产钾肥5223万吨,按当时350美元/吨计,相当于减少外汇支出183亿美元,其间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元,税收213亿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这一路的坚守与奋斗,铸就了青海盐湖工业股份公司在中国钾肥生产史上不朽的丰碑,更奠定了它作为中国最大的钾肥基地的地位。

  蓄势待发扬中国工匠之精神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原青海钾肥厂的决策者顺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趋势,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模式,结合企业当时面临的处境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前前后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大刀阔斧地实施了至今仍影响深远的“三项革命工程”(即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公司上市发行股票、湖区职工生活搬迁)。在完成了此项大的改革后,公司就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在国家有关部委及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青海盐湖集团公司就引进国外先进钾肥生产项目与以色列进行合作,以期解决国内农业生产钾肥紧缺的局面和在国际钾肥市场上处处受制于人的尴尬处境。根据当时项目商务谈判框架性协议,该项目与以色列合作建设,设计生产规模为80万吨,总投资为46亿元人民币。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双方合作未能达成。

  1999年夏日的一天,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率领国家部委的主要领导到格尔木,专程就中以合资的青海盐湖钾肥项目考察调研。一直以来以求真务实、说一不二、雷厉风行领导风格著称的朱镕基总理深入察尔汗盐湖生产基地,详细了解盐湖的资源储备、工艺流程、科技研发等基本情况。当得知青海盐湖集团科研人员经过多少年不间断攻关,已在关键工艺生产路线和重要生产设备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时,朱镕基总理很是高兴。他不但要求随行的国家各部委的领导继续关注和大力支持该项目,而且现场勉励科技工作者大力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胸怀爱国爱企之志,加大科研攻关及成果转化力度。于是拍板决定该项目启动自主建设方案。设计生产规模增加到100万吨,总投资约20多亿元人民币。据当时不变价格测算,不到中以合资项目概算的一半。

  1999年年底,在一个新的千年到来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国民经济发展中心向西部转移的战略决策,即西部大开发战略。广袤、辽阔、苍茫、落后的西部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西部十二省区的干部群众无不欢欣鼓舞、心潮澎湃。西部大开发战略首批实施的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青海百万吨钾肥等项目在西部这片充满希望与生机的土地上遍地开花。围绕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各地求发展、谋发展的热情也普遍被点燃。在当时的格尔木,其中两个重大项目与这座城市相关联。原青海盐湖集团的一名老同志告诉记者,当年我们盐湖人梦寐以求的百万吨钾肥项目,能被列入西部大开发首批十大开工项目之一,且是唯一的一个产业化的项目。我们倍感振奋与自豪。其在当时能上升为国家战略,足以证明青海盐湖钾肥对于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地质师王石军,是一位来自三湘大地的“老盐湖”。他在向记者介绍当年百万吨钾肥项目的情况时,谈起盐湖资源、地质地貌、盐湖发展历程及创业历史,更是头头是道。从当年的新建采卤、输卤、上盐田、老卤排放、加工厂到综合办公区、外部供水、外部供电、天然气输配、厂外道路、专用铁路、通信等公用配套工程,会让我们听得入迷。

  王石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充分利用察尔汗盐湖钾资源,建设我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青海经济的发展;利用自主开发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反浮选-冷结晶工艺技术,提高国产钾肥产品质量,推动我国钾肥工业技术进步;增加国产钾肥供应量,提高我国钾肥自给率,替代进口,平抑钾肥进口价格,支持我国农业生产,这既是我们几代盐湖人的初心,也更是我们几代盐湖人的使命。

  乘势而上,建成中国最大的钾肥基地

  西部大开发二十年来,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这片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的浩瀚盐湖上,书写了中国钾肥工业不朽的篇章。一袋袋由车间流水线下线输出的钾肥、一列列由察尔汗出发的专列,无不述说着盐湖人多年的汗水与成就。由当初搭在坚硬盐壳上的简陋帐篷到今天屹立在盐田之上的现代化车间,由最初的“人拉肩扛”的土法上马到如今的自动化控制,由过去的传统的氯化钾正浮选-热融法到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氯化钾反浮选-冷结晶高新技术,由新世纪之初的100万吨到目前的500万吨的钾肥产能,无不是一代代盐湖人扎根盐湖、奉献盐湖的真实记录。中国最大钾肥基地的练成,中国盐湖城名片的炫丽荣光,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成立渊源,格尔木城市工业布局与产业支撑……无不与这座傲然屹立在浩瀚盐湖之上的现代化工厂密切关联,无不与这些常年扎根盐湖的科研人员密不可分,无不与那些长期奉献盐湖的工匠们成年累月的执着坚守紧紧相随。

  这座六十年前诞生于浩瀚察尔汗盐湖之上的现代化钾肥生产工厂,曾承载了多少人的梦想与寄托。多年来,浩瀚无边的盐湖留下了习近平、江泽民、胡锦涛、朱镕基、温家宝、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足迹和殷切期望。烟波浩渺的盐田、巍然屹立于盐湖之上的现代化的工业厂房,无不是格尔木、青海向世界展示它雄浑、苍茫、富饶的一张亮丽名片。青海省摄影家协会理事刘家赢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盐湖。他说,多年以来察尔汗盐湖的自然风光、盐湖钾肥成长发展的历程几乎都定格在我的相机里。夕阳西下游弋在盐田里的采盐船,夜幕下灯光璀璨的厂区夜景,都见证了这座现代化企业的前世今生。现为《盐湖报》总编辑的吴光亚,是一位扎根盐湖的文学爱好者,他的文学作品散见于各类文学刊物。他说,他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盐湖,盐湖钾肥成长为中国最大钾肥基地的经历就是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这个过程来之不易。盐湖人感人的故事,盐湖人创业的历程,给了我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多少年来,许许多多以盐湖人为主的文学作品发表在报纸和文学刊物上。

  中国钾肥工业发展的里程碑

  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青海100万吨钾肥项目的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钾肥工业的大规模发展。由以前的10万吨级向100万吨级迈进,并经过十几年来的不断努力与探索,再由100万吨级迈进了500万吨级。这期间盐湖钾肥的规模效应及示范效应逐步凸显,先后带动了中信国安西台吉乃尔锂钾硼综合利用、格尔木藏格钾肥、中航资源马海盐湖资源开发、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等项目的建设,使我国钾肥产能接近1000万吨,成为继加拿大3000万吨,俄罗斯1500万吨,白俄罗斯1150万吨之后的第四大产钾国,成为四个千万吨钾肥产能国家之一。该项目的建设,使国产钾肥自给率大幅度上升,对外依存度由建设前的90%降低至目前的45%,国际钾肥贸易价格谈判话语权不断提升,价格机制发生转变,随着国内钾肥产能、产量的不断提高,国际钾肥供应商“逐渐退让”,从一年一议的钾肥大合同谈判,到半年一次定价再到没有明确量价的合作备忘录,国内钾肥价格由过去的跟随定价机制逐步并行引领,议价能力不断增强,我国成为世界钾肥贸易价格洼地,同比印度、巴西等其它没有钾肥消费大户低10—50美元/吨,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

  中国最大钾肥基地在格尔木的落地,它是中国高新技术创新的典范。这些创新技术的转化使中国钾肥工业进入国际先进水平,与当时引进以色列冷结晶技术和水采技术建设80万吨钾肥项目比较,节约投资30多亿元。该技术先后获得国家专利金奖(2002)、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2007—2015),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2008),化工行业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2009),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质奖(2015),并列入国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得到推广。

  在向中国最大钾肥基地迈进的过程中,100万吨钾肥项目实施中积累了卓越技术,实现了持续性的技术创新,确保了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这些创新的技术不仅仅体现在工艺路线上,而且也充分地体现在了重要技术设备的研发和制造上。由30艘大型采盐船组成了世界最大的采盐船群,年均光卤石原矿集采能力达到500万吨。其中四艘从美国引进,其它26艘皆由自主研制;另拥有中国最大的浓密机3台,每台直径达65米;中国最大的钾肥生产结晶器22台,每台直径达12.2m,现进一步优化放大至直径15米、高8米;中国最大的水平带式过滤机12台,单排最大过滤面积为67平方米;中国最大的浮选机,单槽容积达44立方米。

  在100万吨钾肥项目建成后,显著提升了盐湖股份的发展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了产学研结合,加快了盐湖资源综合利用进程,同时巨大的利润为项目综合利用提供了资本金,由此成为国家级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先导者,培养了一支世界级盐湖钾盐工程技术专家,促进了盐湖股份跨越式发展。

  在100万吨钾肥项目带动下,盐湖股份先后建设100万吨钾肥项目综合利用项目,金属镁一体化项目,新增100万吨钾肥项目,钾肥装置挖潜增产150万吨等,使钾肥产能达到500万吨,实现由钾肥向钾盐,钾盐向化工,化工向冶金、循环经济的根本转变。

    
×